综合改革

达州市供销合作社坚持双线运行,助推三产融合

  • 时间:2018-03-30

  • 浏览:6193

  • 来源:

  • 作者:达州市供销合作社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达州市供销社在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中,始终突出构建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用行业管理规划指导、以社有企业引领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建成了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全市供销系统共培育种养专合社413家,发展生产基地4.7万亩,领办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农产品经营服务企业10家,年产值5亿元。

(一)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抓手,在生产端补齐短板,做强一产促进二三产业。一是依托供销基金封闭化运行,补齐农业资本短板。在探索开展供销基金和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中,达州市供销社在市本级筹集资金500万元成立了供销合作基金,在县市区筹集股本金838万元,吸纳社员180户,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5家。一年来,供销合作基金和资金互助合作社共向各类农业种养基地和大户,直接发放借款858万元,带动社会资本2000万元投入农业生产,新建特色农产品基地3800亩。二是依托农资企业扁平化运行,补齐农业投入品短板。市、县供销农资经营企业,因应农资经营本厚利薄的现状,将农资供应直接对准专合社和种植大户等使用终端,建立涵盖种植品种、农资需求、技术需求、信息需求等内容的专门档案,定期开展测土配方、农资配送、病虫防治、信息咨询等订单式服务。2017年,通过直供方式销售各类农资近2亿元,占全系统农资企业销售总额的13%。三是依托托管中心专业化服务,补齐农业技术短板。发挥供销合作社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社有农资企业联合基层社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土地托管服务中心,在规范完善技术服务标准和生产作业标准的基础上,开展良种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质量检测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引领和组织农民科学种地、高效种地、规模种地。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380万元,建成堡子、檀木2个土地托管中心,开工建设万源市、开江县土地托管中心2个,托管土地15.8万亩。

(二)以培育壮大社有企业为支撑,在加工端培育品牌,做粗二产引领一三产业。一是改造旧企业,搽亮老品牌。依托系统原有的万源南虹、大竹东柳供销社醪糟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企业自筹和项目带动筹集资金460万元,新建厂房3400余平米,新建、改造、扩容豆制品产线2条、竹笋制品产线1条、醪糟产线1条,2018年1季度签订销售合同850余万元,“艾豆仕”“笋格”“东柳桥”等品牌产品在上海、成都、重庆等市场站稳脚跟,取得了产品种类和销售市场双拓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二是创办新企业,培育新品牌。2017年投入资金172万元,同社会资本共同创办四川屈氏金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开发了“屈氏金园”牌灯影羊肉、龙须羊肉、酱香羊肉、羊肉酱等系列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实现销售收入400余万元。三是参股优企业,傍上名品牌。万源市花萼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级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和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先后获得成都国际农交会金奖、义乌林博会优质奖、“天府七珍”、“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殊荣。2017年底,达州鑫侬供销集团出资350万元,参股万源市花萼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并协助公司利用欧洲四川商会平台,签订了1100万欧元的“花萼印象”系列产品订单出口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实现了达州市供销企业出口创汇零的突破。

(三)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牵引,在流通端集聚资源,做长三产带动一二产业。一是集聚农批市场资源。争取财政资金20余万元,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3个,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12个,在城区农贸市场和社区设立直销窗口21个;投入资金25万元,对通川区滩头街、开江县任市镇等5个现有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设了达川区农产品流通体系、万源市富硒农产品经营网络、渠县农产品交易市场、开江讲治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农产品经营网络项目6个,开工建设了万源市石塘镇、达川区花溪社区等2个农贸市场,并要求各县市区供销社在2018年规划建设1家以上城乡农贸市场。二是集聚电子商务资源。为打通农产品网销通道,达州供销系统先后上线运行了6个电商平台,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发展,“达川供销商城”“达州菜篮子”以生鲜同城配送为主攻方向,建成了城区供销E店5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77个,目前运行较为良好,2017年实现线上农产品销售额760万元。三是集聚冷链物流资源。建成了万源南虹公司3000立方高低温冷库,开工建设了通川区毅恒冷链物流项目,投资参股了通川源美冷链物流公司,购置和改造了冷链物流配送车9台。

(四)以探索建立产业联盟为纽带,在机制端强化联结,做实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一是强化股权联结。市县两级供销资产经营公司,采取现金入股的方式,积极支持专业合作社与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如达川区黄都水果专合社、通川区聚兴生态猕猴桃种植专合社等组织了采摘节、达川区八戒养殖专合社等举办了刨汤节,大竹县明月山水果专合社、通川区张光琼家庭农场等办起了民宿旅游。二是强化合作联结。由珍硒公司牵头组建农产品经营联盟,通过统筹协调联盟内部企业、专合社之间关系,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推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整合,有效化解单个企业、合作社规模小、产能低、实力弱等矛盾,拓宽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增值空间。三是强化利益联结。依托“巴山望梅”公共品牌,综合运用贴牌代工、代理代销等经营方式,将达州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主体进行打捆组合,合力搏击市场、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增产增收。